中醫養生之道講究精神上要有修養;身體上要陰陽調和;生活上要適應自然規律;飲食上有所節制;鍛煉休息應有常規,不過分疲勞。這樣,精神和形體就很健旺,就能“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素問·上古天真論》)。在這一總的指導思想下,為了調和人體的陰陽、氣血、寒熱、虛實各個方面,使其保持相對平衡與協調,常采用一些藥物,以各種補益的方法來防病抗衰老,從而達到古代醫學家所說的“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養生目的。
藥 方
中醫書籍上記載的補方何止千百則,一般按“四季五補”加以區別應用。所謂“四季五補”,就是春、夏、秋、冬四季有五種補法。即春宜升補,夏宜清補,秋宜平補,冬宜溫補,一般宜通補,即通常適用的意思。這個升、清、平、溫是指藥物的屬性和類別。除了四季可以選擇不同的卻病延年藥物外,處方也有養陰、助陽、益氣、補血等不同。下面舉幾則中醫抗衰老的方劑。
首烏延壽丹 清代《世補齋醫書》方。以何首烏為主藥,配以豨薟草、菟絲子、杜仲、牛膝、女貞子、桑葉、金銀花、生地等,以蜜為丸。以治肝腎不足、頭暈目花、耳鳴重聽、四肢發麻、腰膝無力、夜尿頻數、須發早白等。本方經研究,能降低實驗動物動脈粥樣硬化的血清膽固醇,減輕動脈內膜斑塊的形成和脂質沉積,故能起到防病抗衰作用。
大造丸 明代《景岳全書·古方八陣》方。以紫河車為主藥,配合龜板、黃柏、杜仲、牛膝、天冬、麥冬、熟地等。能治陰虛血熱、耳目失聰、須發早白等。紫河車是大補氣血、治療諸虛百損之品,可用于治療白細胞減少癥、血小板減少癥、哮喘、高血壓、冠心病及多種婦科疾病。本方名謂“大造”,就是說它能改變人的體質,起到延年益壽的作用。
七寶美髯丹 清代《醫方集解》引邵應節方。以何首烏為主藥,配以茯苓、牛膝、當歸、枸杞子、菟絲子、補骨脂,煉蜜為丸。治肝腎陰虧、氣血不足而致的須發早白、牙齒動搖、遺精崩帶、筋骨無力等,以滋養氣血,血足則須發柔美,故有“美髯”之名。
扶桑至寶丹 明代《壽世保元》方。用嫩桑葉、黑芝麻蜜煉成丸。能補肝腎、清頭目、潤臟腑,治眩暈、久咳、津枯便秘。古人認為“本方能駐容顏、烏須發、卻病延年”!胺涟肽暌院,精力能生,諸病不作;久服不已,自登上壽。老人服之,步健眼明,又能消痰生津、補髓添精……”
枸杞子酒 明代《證治準繩》方引宋代《太平圣惠方》。以枸杞子肥者,搗破放絹袋置罐中,酒浸,密封勿泄氣,三至七日后,每日取飲,勿醉。能治肝虛、迎風流淚、目暗視弱,并可長肌肉、益面色。枸杞子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作用。含有甜菜堿、多種維生素、鈣、磷、鐵等,并含有多種游離氨基酸,能促進肝細胞新生,可抗動脈硬化、降低膽固醇、降血糖等。長期服用可補虛延年。
單味藥
除以上舉例的一些古代抗衰老的方子外,古代還提倡食用單味藥物以延年益壽。
黃精 即將黃精根莖銼細,先水浸去苦汁,九蒸九曬,每日服食;或將黃精陰干搗末,每日水調服若干。黃精味甘性平,含有黃精多糖及賴氨酸等多種氨基酸,能補脾胃、治肺癆久咳、動脈粥樣硬化及老年人糖尿病、虛弱等。
地黃 將地黃根洗凈,搗爛,絞汁,煎濃,加白蜜再煎,煎成稠濃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晨溫酒吞服30粒。古人認為服食地黃三四個月以后,面色可逐漸紅潤,久服可身體輕健、須發少白、體重增加。熟地味甘微溫,含有地黃素及多種氨基酸,尤以精氨酸含量最高。有強心、止血、利尿、降糖、保肝等作用。長于補血,治頭眩、心悸、崩漏等。
尚有服食芝麻、山藥、甘菊、胡桃、菟絲子等藥物以抗衰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