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醫院簡介 | 電視醫院 | 醫院動態 | 杏林通訊 | 就醫指南 | 醫院文化 | 醫院榮譽 | 重點? | 專家介紹 | 公益活動 | 醫療設備 | 院務公開 | 黨建 | 誠聘
您現在的位置:諸城中醫醫院 >> 科室介紹 >> 心血管病科 >> 正文
  心血管病科
活血化瘀治療胸痹心痛的歷史源流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WEB  更新時間:2012年9月4日

      中醫學對機體各種疼痛的發生有一個解釋,就是:“不通則痛”。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絞痛)的發生一般也認為是 “血脈不通”的結果,所以臨床上常運用“活血化瘀”藥劑治療!饵S帝內經》中即有“血脈凝泣”、“脈不通”等記載。 公元六世紀南北朝醫生陶弘景和明朝醫生李時珍分別明確了活血藥丹參和降香有治療“心痛”的作用。公元七世紀唐朝《海藥本草》和宋朝的本草學著作也都認識到乳香、沒藥有治療“心腹血瘀作痛”的作用。公元十二世紀元朝醫生羅天益還用失笑散(蒲黃、五靈脂)治療“心氣痛不可忍”,明朝《證治準繩》也應用了血竭散(血竭、沒藥)等。清代著名醫家王清任在其著作《醫林改錯》中指出“治病之要決在于明氣血,氣有虛實,血有虧瘀”,并創立血府逐瘀湯治療胸部血瘀證。

文章錄入:中醫院   責任編輯:中醫院
 
圖片新聞
沒有圖片新聞
 

魯衛網審(2014)第3706005號

公司地址:諸城市東關大街168號
Copyright©2007-2008 諸城中醫醫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諸城信息港  魯ICP備14001186號-1
日韩人妻无码一级毛片 色屋 韩国一级婬A片漂亮的老师 国产重口老太和小伙乱 A片区毛片区女人片区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