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脹的主要癥狀是胸滿而喘息、咳嗽;《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 脈證治》指出:咳嗽、喘息呼多吸少,此病為肺脹。得此病者喘息,目突如脫出之狀。脈浮大者,用越婢加半夏湯治療。肺脹病?人、喘息呼多吸少,煩躁、氣喘,脈浮者,為有水飲,用小青龍加石膏湯治療。
中醫肺病歷史淵源
早在春秋兩漢時期,《黃帝內經》中已經記錄了肺系疾病的成因等!端貑•宣明五氣》所謂“五氣所病……肺為咳”,是指咳嗽因于肺之氣機升降出入失常,其氣上逆而作!端貑•咳論》說:“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一也。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于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客之,是為肺咳”,“五臟六腑皆令人咳”。
東漢末年,著名醫圣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對肺系病闡述了多種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督饏T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麻黃湯主之”。講的是咳嗽、氣逆、喉中有哮鳴音的,用射干麻黃湯治療。
明代張景岳的《景岳全書•喘促》把喘證歸納為虛喘和實喘兩大類“蓋實喘者有邪,邪氣實也;虛喘者無邪,元氣虛也。實喘者氣長而有余,虛喘者氣短而不續。實喘者胸脹氣粗,聲高息涌,膨膨然若不能容,惟呼出為快也;虛喘者慌張氣怯,聲低息短,惶惶然若氣欲斷,提之若不能升,吞之若不相及,勞動則甚,而惟急促似喘,但得引長一息為快也。此其一為真喘,一為似喘,真喘者其責在肺,似喘者其責在腎!敝赋鰧嵈吞摯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