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盆腔炎性疾。
盆腔炎為西醫的盆腔炎性疾病,為育齡婦女常見病、多發病,中醫“帶下病”、“熱入血室”、 “婦人腹痛”等病證屬本病范疇。本病的高發病率和危害已嚴重影響到育齡婦女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質量。盆腔炎臨床以濕熱夾瘀型居多,由于病程長,纏綿難愈,往往患者兼夾脾腎陽氣不足。治則以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為主,結合補腎健脾。除口服中藥外,中藥保留灌腸是一個比較好的給藥途徑,已在臨床使用多年,且效果較好,主要是通過腸道吸收利用而起到全身的治療作用,特別對臨近的器官,如盆腔、腹腔等作用更為顯著,但需注意的是如果患者選擇自行灌腸,動作需輕柔,以防損傷腸道粘膜。此外,還可以結合微波理療等方法,促進盆腔炎癥的吸收。有些患者因盆腔炎反復發作,深受其苦,日久則產生焦慮、煩躁甚至抑郁等情緒,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需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囑其放松心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中醫藥特色治療充分體現了中醫藥治療的優勢和特色,適用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復發作)、不孕癥、痛經、盆腔瘀血綜合癥、月經不調(月經后期、量少、閉經)等病癥。采用的中醫特色療法如下: (1)直腸給藥 方法:①中藥灌腸:將灌腸液溫度預熱至38~41℃,1次50毫升/日。灌腸前囑病人排空大便,取左側臥位,灌藥后最好保留5個小時以上。②栓劑直腸給藥:囑病人排空大便,直腸栓肛門給藥,1次1粒,1日1~2次。 功效:清熱除濕,活血止痛,消癥散結。 療程:1日1次,14天為一療程,經期停用。 適應癥:適用于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痛經(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陳舊性宮外孕、不孕癥等婦科疾病。 (2)中藥封包外敷 方法:將中藥放入大小適中的布袋,溫水浸濕后,隔水蒸30~40分鐘,趁熱隔物(毛巾)敷于下腹部及兩側輸卵管對應的體表部位,亦可熱敷于腰骶部。 功效:清熱除濕、補腎益氣、溫陽散寒、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消癥散結。 療程:1日1次,每次30分鐘,以14天為1個療程,經期停用。 適應癥:適用于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月經不調、不孕癥、痛經(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葖D科疾病。 (3)針灸療法 方法功效:根據經絡學說的原理,循經取穴,從外治內,利用刺激體表學位,可疏通經絡之氣血,使盆腔內郁滯的氣血達到通則不痛,主要應用腹針配艾條、TDP治療等。 療程:1日1次,每次30分鐘,以14天為1個療程,經期停用。 適應癥:適用于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痛經(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葖D科疾病。
中醫的養生保健 對于盆腔炎的預防,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采取適合自己的避孕方法,避免人流等手術創傷。2.月經期、人流術后及上、取環等婦科手術后陰道有流血,一定要禁止性生活,禁止游泳、盆浴、洗桑拿浴,勤換衛生巾。3.保持陰部清潔、干燥,勤換內褲,不穿緊身、化纖質地內褲。4.平時生活和工作不要過于勞累,做到勞逸結合,節制房事,以避免癥狀加重。5.避免亂服藥物,尤其是抗生素,久則可引起陰道內菌群失調。6.注意飲食調護,加強營養。發熱期間宜食清淡易消化飲食,對高熱傷津的病人可給予梨汁或蘋果汁、西瓜汁等飲用,但不可冰鎮后飲用。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如白帶量多、色黃、質稠的患者屬濕熱證,忌食煎烤油膩、辛辣之物;少腹冷痛、怕涼,腰酸疼的患者,屬寒凝氣滯型,在飲食上可給予姜湯、紅糖水、桂園等溫熱性食物;五心煩熱、腰痛者多屬腎陰虛,可食蛋類及食肉蛋類血肉有情之品,以滋補強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