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明初:副主任醫師
科室:骨科
個人簡介:濰坊名醫,山東省骨傷學會理事,原中醫院副院長兼骨科主任,濰坊骨傷學會副主任委員,是我市最早從事骨科專業醫生之一,中醫院外、骨科開創者。多次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引進了很多新技術、新方法,開展了許多新手術,有多項科研成果獲獎,特別對頸腰、四肢、關節疾病,骨壞死、創傷等方面有較深研究,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根據經驗研制6種方劑制成膏丸、口服液成批生產,療效顯著。
門診時間:周一至周六
咨詢電話:6071953、13562699298
諸城骨傷專業的領頭雁
------記濰坊名醫臺明初
在諸城市中醫院門診二樓的骨科專家診室里,有一位個頭不高、戴著眼鏡、花白頭發、笑容可掬的老人被患者包圍著,他時而查體,時而看片沉思,時而低頭書寫,不時地在“來了,請座”中招呼進屋的每一位患者,又不時地在“謝謝您了,臺院長!”中和滿意而去的患者作別。他,就是濰坊名醫臺明初。
臺明初,副主任醫師,中共黨員,濰坊名醫。曾任諸城市中醫院副院長兼大外科主任、骨科主任,諸城市創傷骨科研究所所長。系濰坊市骨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骨傷學會理事,為諸城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諸城中醫院創建者之一 創造了多個中醫院第一
他在諸城市中醫院建院初期調入中醫院并擔任業務副院長,參與了中醫院的創建工作,并為之付出了大量的汗水和心血。建院初期醫院一切都是空白,他配合主要負責人制定、組織實施了管理制度、操作規程,設置科室,選調和培養人才,配置器械等大量繁雜的工作。在他的努力下,中醫院的業務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規,漸漸步入了迅速發展的快車道,他也因此創造了多個第一:
他1962年參加工作,1966年從事外科專業,1976年以來從事骨科專業,是諸城市從事骨科專業最早、時間最長的醫生之一;
他率先在諸城市開展了髖關節離斷、三翼釘內固定、腕關節脫位骨折復位內固定等手術;
他開展了諸城中醫院第一例外科手術并于1990年組建了中醫院外科;
他開展了諸城中醫院第一例骨科手術并于1993年組建骨外科;同時引進了大量的新技術、新手術;
1993年,諸城市職工大病統籌定點在中醫院。從爭取政策到具體實施有關細則,他和院長王永壽為此流了多少汗,付出了多少心血,增添了多少白發,都沒有人能夠說的清。正是因為有了職工大病統籌定點醫院這個平臺,諸城市中醫院的各項工作特別是業務的開展才得到了超常規跳躍式的發展;
1993年,在諸城市委、市政府、市衛生局和中醫院黨委的領導下,他開始具體組織、實施了二級甲等中醫院和國家示范中醫院的申報、建設、達標等繁重工作,并分別于1994年和1995以優異成績順利達標,使諸城中醫院躋身于全國示范中醫院行列。當時,山東省只有諸城和肥城兩家縣級中醫院獲此殊榮;
1995年,在了解到“全國可在每個縣級市設立一處紅十字急救中心,急救電話為120”這個信息時,他立即行動,向有關部門遞交了申請。在他的努力下,諸城市120急救中心設在了中醫院,這當時在全省是第一家設在中醫院的紅十字急救中心,在濰坊市也開創了對入院病人免費出車的先河。120急救中心的建立,對全市危、急、重病人的搶救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對醫院的各項工作特別是外科、骨科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進和提高作用;
1997年,他組織創建了諸城市創傷骨科研究所并任所長;
1997年,他領導下的中醫院骨傷科被濰坊市衛生局定為濰坊市重點中醫?,他帶出了一個優秀的團隊;
……
病人永遠是第一 廉潔行醫心中記
盡一切可能為病人解除病痛是他一生不變的追求,病人的病情就是命令。電話一響隨叫隨到,無論春夏秋冬,不管白天黑夜,對幾十年如一日的這種生活方式,他卻從沒有過絲毫怨言。在他的心里,病人永遠是排在第一位的。
在繁忙的管理工作的同時,幾乎所有的手術他都要親歷親為,精心準備。建院初期,人員編制不全,尤其是外科系列,十分缺乏專業人才。因為紅十字急救中心設在中醫院,使中醫院的病人尤其是外傷的病人大幅度增長,病房幾乎每天都加床,面對需要更多的專業技術人才這個難題,他感到身上的擔子更重了。
外傷病人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多在上下班路上發生,所以手術的時間多是在別人吃飯和睡覺的時侯。幾乎每天的這個時候他都是在手術室里度過的,一年365天幾乎天天如此。有一次,由于連續四天四夜吃飯睡覺都在手術室中度過,最后因為體力不支,心臟頻發早搏,最后才在別人的勸說下不情愿地離開了手術室。
由于搶救危重的車禍病人,他連自己大女兒的婚禮都沒能夠參加,這對任何人來講簡直就是不可思議的。家里父母埋怨他,老伴埋怨他,女兒更是埋怨他,這可是一輩子的人生大事,擱在誰身上都會想不通。對此,他心里也很痛苦,可是面對更加需要他的病人,他毅然選擇了后者。
從醫這么多年,診治了多少病人他自己也說不清;有多少病人及家屬為了表達對他的感激之情,給他送過紅包、送過土特產,他更說不清楚。但是他清楚的是,他從來沒有接受過。一碰到這種情況,他堅持退還給病人,實在推辭不掉的就讓護士去給病人交了住院費,事后再和患者及家屬解釋,不讓他們有心里壓力;有的患者家屬紅包送不下,就要請他吃頓飯,可他總是以工作忙、有手術等原因回絕了。他經常跟院里、科里的同事說,病人生病住院已經很痛苦了,還要他們請客送禮,這事擱在誰身上也不情愿!我們不能為了一點小利益去接受別人的吃請,從而增加病人的負擔,這不僅是我們的良心不允許的,更是我們的制度所不容許的。但在退還時要講究策略,要讓病人及家屬接受,不要讓他們因為沒送下而產生思想壓力從而影響治療。在他的帶領下,全院對廉潔行醫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和提高,從而推動了廉潔行醫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學習實踐相結合 投身科研爭第一
醫學知識浩如煙海,作為一名醫生,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已經成了他的一種生活習慣。多少年來,每天堅持看書2至3個小時是他雷打不動的習慣。也正是因為這個習慣,使他自己對日新月異的醫學知識有了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針對門診病人比較復雜,就診時間短,確診率不高這一特點,他利用半年的時間翻閱了能找到的所有醫學書籍,并作了大量的筆記,大大提高了對門診病人的診斷準確率。特別是有一些多年未能明確的疑難病例,在他這時都得到了確診,診斷結果得到了上級醫院專家的肯定。近年來,他注重了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的治療研究,綜合應用中西醫的手段治療股骨頭一二三期壞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慕名而來就診的病人遍及周圍各地市。
在緊張忙碌的本職工作之余,他積極投身科研,將他的所知所學化成了一項項科研成果:
他主持研制的活血接骨膏外用治療骨折及軟組織損傷,在止痛消腫、促進骨痂愈合等方面療效顯著,經專家鑒定,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這項成果于1998年獲得山東省醫學科技進步二等獎;
他主持編寫的碎小骨塊編織法在粉碎骨折的治療中的臨床應用研究,解決了碎骨不易固定的問題,促使骨折及早愈合。經專家鑒定,達到國內先進水平。1998年被評為諸城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他主持編寫的三星醒腦口服液在重型腦損傷中催醒的應用研究,2000年獲得濰坊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他主持編寫的骨髓移植治療骨不連的臨床應用研究,獲得諸城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參與編寫的黃斑復原湯治療中心性漿液性視網膜、脈絡膜病變的臨床應用研究,獲得諸城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他主持編寫的胎兒滅活骨移植在骨折治療中的臨床應用研究,獲得諸城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他主持編寫的腓骨骨折復位固定對踝關節近期功能的影響的臨床應用研究,獲得諸城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發表國家、省級論文十多篇;
……
針對外傷骨折病人的不同階段通過辯證分析,研制了系列中藥應用于臨床并取得了很好的療效:
用于創傷初期的活血續筋口服液、用于骨折加速骨痂形成的接骨續筋丸,用于骨折后期的通絡續筋膠囊,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的二七康寧膠囊……
關心公益是模范 孝親敬老搶第一
他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和醫院組織的下鄉義診活動,主動上門為老百姓送醫送藥;多次帶頭為困難職工和住院的貧困病人捐款捐物;在歷次的捐助活動中,他都慷慨解囊,為貧困地區、災區人民獻上自己的一片熱心。
在生活中,他有一個和睦的大家庭:上有母親,下有四個子女,子孫滿堂。在孝親敬老、教育子女、家庭和睦方面,他可是遠近聞名的典范,曾被評為濰坊市孝親敬老之星等榮譽稱號。
付出總有回報。在為醫院、為集體爭得一個個耀眼的榮譽的同時,他也因為工作成績突出而先后獲得濰坊市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個人、濰坊市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濰坊名醫、諸城市優秀共產黨員、諸城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諸城市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等多項光榮稱號。
|